2024年10月9日,新言书院115教室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集新颖游戏式桌游与角色扮演于一体的教学现场。《生命科学中的伦理》教师李莹邀请《社会学概论》教师王豆豆携手合作,共同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跨学科、重思辨的双师教学课——“伦理桌游馆:探索辅助生殖技术社会伦理新视角”。
在这场精心设计的双师教学中,李莹老师和王豆豆老师不仅深度参与,还进行了精心的引导。她们通过设计沉浸式的卡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探索知识,深入理解了辅助生殖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这场教学盛宴绝非单纯的游戏玩乐,而是一次寓教于乐、学思并进的深刻体验。

课程伊始,李莹老师通过播放一段“三分钟沉浸式体验卖卵流程”的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从生物学角度,她详细讲解了取卵对女性身体的潜在损伤,为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紧接着,社会学教师王豆豆接过话题,从社会学视角剖析了为何有人会选择卖卵,以及哪些群体更可能选择代孕,为接下来的角色扮演游戏埋下了伏笔。

随着课堂主题的深入,学生们迎来了本次课程的重头戏——伦理桌游角色扮演。通过抽签,学生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角色,包括人权倡导者、心理咨询师、社会评论员、律师、做手术的医生、代孕母亲、卖卵的女大学生、以及需求者等。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与支持下,每个角色都承载着自己独特的故事线和对话内容,学生们需要与其他角色合作,共同展现代孕或卖卵过程中的某个具体场景,并深入探讨其中的社会伦理冲突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场角色沉浸的游戏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思考深度。他们不仅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提出了许多预设之外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还与其他角色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锋。例如,需求方开始追求卵妹的质量和学历;女明星为了追求最优秀的孩子,不惜多次代孕;人权主义者虽然呼吁代孕与卖卵群体爱惜自己,但鉴于其面对债务压力的现实,他们之间的battle也异常激烈;而社会评论员则分成了两派,一派持支持意见,另一派则因反对而遭到了其他角色的抨击......学生们在这次沉浸扮演中不仅关注到了代孕与卖卵现象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更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权力关系。

本次双师教学深刻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李莹和王豆豆老师共同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耐心的引导以及及时的反馈,两位老师营造了沉浸式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们得以在其中自由发散思维,充分展现自己的见解和创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被不断激发,视野得到了拓展,理解也得到了深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学科界限,将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审视“辅助生殖技术延伸带来的代孕及卖卵现象”这一社会热点议题。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学生们得以亲身体验不同群体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敏感的伦理问题。
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群体的立场和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次课程,对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