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拓展跨学科视野。4月2日,必威BETWAY官网开展了“星际探秘:行星结构探索之旅”双师课堂项目。《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杨玉婷老师与《物理与人类生活》庞政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宇宙解剖课。该课程通过理论研讨与手工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解密太阳系行星的构造奥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宇宙科学探险。

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作为恒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承载着太阳系乃至宇宙演化历史的诸多秘密。从炽热的类地行星到冰冷的气态巨行星,它们的内部结构各具特色,揭示着物质分布、能量流动和动力学过程的奥秘。在课堂上,庞老师对月食现象的解释展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照射其表面的角度不断变化,导致我们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部分的形状发生周期性改变。随后,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伽利略、哥白尼等人物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地球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过程,领悟到科学家背后的探索和求真精神。

杨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从离地球最近的水星到太阳系最热的金星、从体积最大的木星到由光环包围的土星。不仅概括了各大行星的特点还分析了特点背后环境形成的原因,如金星,以其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和失控的温室效应闻名,表面温度高达470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随着对行星了解的不断深入,杨老师将一个个问题抛向同学们,地球环境地质的独特之处是什么?人类登陆水星要克服什么困难?引发学生们深入思考。庞老师又以“行星探测方式与表面特点”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信使号”探测器对水星的深入探测,“麦哲伦号”对金星表面的精细测绘以及“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对火星地质特征和生命迹象的探寻,不仅解析了行星表面特点还分析了探测器探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课程尾声,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地球内部地质结构”为主题展开制作活动。学生们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利用不同材料的颜色对地质结构进行区分从而构建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在深刻理解地球结构的同时,手工将地球内部结构一层层描绘出来,这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展现了理工思维与艺术表达的巧妙融合。

本节星际探秘课堂充分展现出了学科交融的魅力,在宇宙的遨游中,两位老师的不断互动使得同学们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宇宙的思考也更加深刻。双师课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使得物理学与地理学得以充分交融,更让同学们对宇宙充满憧憬,将遥不可及的星辰与课堂相连,把万千行星汇聚到这堂课中 让同学们用崭新视角看待宇宙的问题,为宇宙探索提供了新体验。